Thursday, September 29, 2011

得勝之路

由 十七章保羅在雅典的神殿山上佈道做了一個高潮的結尾,假如我們身處當時,也許我們會期待一個「太平盛世」就將展開。

今日的經文一開始卻出現一個重大的對比。保羅隻身在哥林多結識亞居拉與百基拉夫婦一起以製造帳棚為業,顯然當時傳道的事工並不順利。後來雖有西拉和提摩太加入,依然不能順遂。致使保羅心生挫折的對猶太會眾說:「... 你們的罪(原文作血)歸到你們自己頭上,與我無干(原文是我卻乾淨)。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裡去 (使徒行傳 十八章 6 節)。」接著有主在異象中對他說:「... 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 ( 9-10 節) 」我們可以猜想當時的保羅可能正如泰瑞莎修女一樣,受到 Sacred Doubt 的困惑。

保羅在主的激勵之下依然經歷諸多的考驗,為了保羅回應神的應許,還在堅革哩剪了頭髮還願,回到耶路斯冷充電之後,再度返回安提阿。

我們可以看到得勝之路並非一條平坦的大道,它是崎嶇不平的。只要堅信上帝與我們同在,用心祈求必然得到神的應許。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11

保羅何以能夠得勝??

保羅能得勝當然受惠於他堅定的信仰。而我們也要注意一下他傳播福音的技巧。即使一而在,在而三的遭到猶太保守勢力的反抗迫害,猶太會所總是他佈道的起點,難到他真的不知死活嗎??

無論是耶穌,或其後的保羅都選擇猶太會所開始佈道,因為他們所談論乃是舊約聖經所記載的彌賽亞的事跡。通常以溫和的語氣多重的表達堅定的信仰 (例如使徒行傳 十七章,保羅連續在三個安息日佈道) ,獲得相當的支持,並且影響到周遭其他敬畏主的希臘人。即使猶太領袖為了維護個人的利益反撲,也只能以招聚市井匪類製造事端,指控保羅違反「凱撒的命令」,期待公權力的介入來加以驅趕。

這裡我們看保羅嗤而不捨的精神,即使經常性的受到猶太教士的迫害,依然不放棄。其次是語氣溫和,站在理字之上據以直言,不做無謂的言語爭辯。過程中,保羅個人也許身陷險境,但是公道自在人心,總是可以將福音傳播給更多的人。至於保羅到了人文匯集的雅典,得到聖靈的啟示得以受邀到公共論壇中佈道,再次進入一個高峰。

當然,從小亞細亞轉進歐洲,進入文明古城,一路上都有主的聖靈引導,這完全是主的榮耀。

Tuesday, September 27, 2011

保羅是不是雙重標準??

十五 章中保羅反對以接受割禮與否做為衡量一個人信仰的標準,為此還秉程前往耶路撒冷尋求使徒與長老背書。到了使徒行傳 十六章 3 節保羅卻讓提摩太行了割禮,保羅是不是雙重標準??

這裡的教訓再度說明了律法的權宜性。保羅讓提摩太行割禮是為了讓他可以無障礙的融入猶太人的社群之中,他的目的是為了讓福音工作可以順利的展開。但是經過各城,依然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定免行割禮的條規讓信徒遵守 ( 4 節)。信徒「因信生義」,決不是以表面化的遵守死板的律法來彰顯他們的信仰。

這三節的經文清楚的告訴我們,聖禮與聖餐禮是基督教重要的儀式,但要點不在參與這些儀式可見的部分,而是了解它們真正的精神。也就是基督徒必要時時悔過,基督徒要效法耶穌基督犧牲奉獻的精神。即時遭受生命的危害,還是要堅定的傳播福音。十六章後段,保羅離開日益穩定的中亞佈道工作,前往歐洲教化強大的羅馬帝國。

Monday, September 26, 2011

律法的權宜性

(本篇乃是閱讀使徒行傳 十五章經文時所思考的一些神學觀點)

 耶穌在世間傳道的時候,猶太的保守勢力經常性的試圖以「摩西律法」來挑戰耶穌的作為,例如守安息日的問題 (馬可 三章 1-6 節) 、兄弟復活之後其改嫁妻子的歸屬 (路加 二十章 29-38 節),還有最有名的是是否應該石擊行淫女子 (約翰 八章 3-11 節) 。

在這些案例中,我們多數感受到耶穌的機智,即使在多數的聖經註解中也沒有敢挑戰摩西律法的權威性。

今天閱讀使徒行傳 十五章的經文,個人認為凡行之於文字的律法,都是人為的,它應該具有權宜性。它規範人的日常言行,然而施行律法應該以愛為出發點進行詮釋。最可鄙的則是頂著「依法行政」的口號,遊走法律漏洞,或是以司法做為脅迫工具的人。它們假上帝的名行惡,應該給予最嚴正的譴責。

上帝的揀選 (2)

  (本篇乃是閱讀使徒行傳 十五章經文時所思考的一些神學觀點)

十章的讀經心得裏個人學習到基督徒是上帝的揀選的,這是一種責任,而不是因此而引以為傲,輕視信仰不堅定的人。今天在 十五章的讀經心得裏,我們更學習到人試圖以人為的標準,來評量他人的信仰 ( 十五章 1 節,14 節) 。

這再次讓我們理解所為上帝揀選,除了說明每一個基督徒的責任身重之外,它也同時告訴我們,凡人不得以「人為的」規章想替上帝進行篩選。

基督徒的工作在於傳播福音,轉變是神的工。

復興 - 神的工

 (本篇乃是閱讀使徒行傳 十五章經文時所思考的一些神學觀點)

 人總是有懷舊情懷,尤其在遭遇挫敗之後,一心所想的就是「往日的光輝」,焉知這個物理世界一經改變,即使是科技進步的今天,多數是不可回復的。而且重建只是回復原點,它是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的,經不起新時代的考驗。

猶太人一心期待彌賽亞,他們所思考的救世主是恢復所羅門王的盛世,因此他們將使徒傳播基督為彌賽亞的見證是為異端而加以戕害。

近代人類怠忽管理員的職責,大肆破壞自然,使得生態失去平衡,導致大自然的反撲,因此我們遭受各種文明的災害越來的越頻繁。由於人的愚蠢,依然用盡心機試圖建造巴別塔,結果只有讓災害益形擴大。

在教育上,傳統固然隱藏著智慧,但是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雖無可挽回,人除從中吸取教訓,更重要的卻是要走出歷史的包袱,服從上帝的引導,用我們的盼望禱告服從上帝的引導,擺脫歷史的包袱,走向光明的未來。

重建與秩序的回復是神的工,人只要生活在盼望裡,用心禱告,全心準備神的國降臨的道路。

何謂外邦人??

 (本篇乃是閱讀使徒行傳 十五章經文時所思考的一些神學觀點)

聖經的記載上帝造人,而所謂的族群則是人造的。

上帝造人,各持其份,每個人都是上帝特殊的設計。人為了自衛而群居,演變成所謂的種族或族群,這是一種階級的形成的形式。外邦人只是猶太用語,用以與其他的人種區分。個人覺得這是對於上帝意旨的錯誤詮釋。人雖有不同,但是生而平等,經過上帝的揀選,通通是上帝的子民,豈有「本邦」與「外邦」之分,因此人為「外邦人」的使用相當不合宜。

經過世代的發展,基督的教義已經臨於萬邦,應該跳脫猶太人的老舊用法,改用包容性高一點的稱呼,例如「主內弟兄」vs. 「流離的弟兄」。

因信生義 - 教會合一的真正基礎

使徒行傳 十五章有很多的學習,個人做了幾個筆記,包括:

上帝的遴選
律法的權宜性
何謂外邦人
教會的復興與重建

為求簡明清楚,這些主題我們將個別的討論 (相關主題的連結將逐一補上) 。首先,讓我們從整個 十五章的大架構來探討一個教會合一的過程。

一開始,我們先看到有外來者來到安提阿,頂著摩西律法的名聲稱不行割禮者不能得救。這些人未曾參與艱辛的福音傳播工作,卻為了撿現成的,試圖以賣弄「律法」權威之名,行奪權之實,造成當地教會的爭議。

為了解決這樣的爭議,保羅與巴拿巴必須秉程的前往耶路撒冷請求使徒與長老的協助排解爭議。大家為了是否應該堅守律法,或是允許權宜處置進行了長時間的辯論,最後做成權宜處置的結論。這裡我們看到,有爭議必須經過冗長討論,而不是由資深的使徒彼得個人的意見決定。本章末了,我們也看到保羅與巴拿巴為了是否讓馬可隨行發生爭議,最後兩人分道揚鑣。

很清楚的教會的事務千頭萬緒,難有一個表面的和諧。為了追求合一,必須擴大層面,大家不要害怕短期的爭辯,了解所有律法或是規定都是「人為的」,它們終歸只是「權宜的」。所有的儀式都是輔佐工具,對於上帝堅實的信仰才是最終的依歸,這乃是我們所說的「因信生義」,這才是教會合一的真正基礎。

Saturday, September 24, 2011

福音傳播 - 學習保羅所樹立的典範

今天使徒行傳 十三章的經文,學習到由保羅樹立的一個福音傳播工作的典範,我們應該好好的學習演練。

保羅到猶太教會做禮拜,靜靜的坐著聽完他們誦讀經文,當執事給他機會要他說幾句話勸勉大家。保羅隨即起身,花了相當的時間描述就約聖經的記載。雖然在年表的敘述上,包括設立士師的年數與掃羅的王祚並不精確,要點在於用詞的溫雅與對於聽眾應有的尊重。藉以尋求共同的基礎,營造對話的氣氛。

但是他堅持對基督的信仰,即使面對猶太的會眾,依然不卑不亢的說明耶穌的復活應驗了舊約經文的記載,最重要的面對迫害耶穌與基督徒的猶太教人全然沒有敵意。遇到阻礙,馬上尋求新的機會,除了熟悉上帝教訓的猶太教徒,也往新的處女地開發。遇到一時尚且冥頑不靈的人也是跺下腳上的塵土,留下優雅的背景轉往他處繼續傳佈福音。

每一個基督徒浸淫在主的恩典裡,莫不迫不及待的要將這個好消息告訴需要救贖的人。但是多少次我們的熱情換來的是莫名的頑抗?相信多數人失敗的經驗總是比成功的機會多。面對這樣的挫折我們應該學習保羅的精神,以溫和與自信的口氣陳述我們的信仰;我們要讓福音廣披,不要畫地自限;面對挫折,不用與人爭辯,讓我們留下優雅的身影,轉身往他處散佈福音。

身為基督徒,我們的主要工作在於播種,人的轉變是神的工

Friday, September 23, 2011

耶穌的寶血

使徒行傳 十二章又是一頁迫害史。邪惡勢力逐步進逼,希律王殺害幾個教友之後,又殺了雅各,接著監禁彼得,準備在逾越節後將基督教「一舉殲滅」。

我們看到這一連串的事件,也許要問上帝為何允許使徒被殺害??

因為祂要基督徒繼續奮起,不要安於現狀。另一方面它也告訴使徒 (宗教領袖) 不要想只呆在耶路撒冷發號司令,要走出去散佈好消息。對於好逸惡勞的人性,上帝不得不使用一些「激烈的行動」。

人,凡人就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這裡我們又看到,相較於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為何在本章記載雅各的死,一個跟彼得一樣是耶穌最早欽點的使徒,三個見證耶穌變身的人之一,他的死竟然就是如此輕描淡寫的一句話 (十二章 2 節) ??

初代教會的合一的過程是刀光劍影的,是內外交迫的。無論耶穌的寶血、司提反的血,或是今天一筆帶過雅各的血,它所彰顯的不是一幕幕血淋淋的鏡頭,而是一次次慘痛的教訓。這也讓我開始思考,我們經常說是耶穌用祂的寶血幫我們贖罪的,這是怎麼個贖法??

教會經常的舉行聖餐禮,我們知道餅代表耶穌的身體,酒 (目前都以葡萄汁替代) 代表耶穌的血,我們要記住耶穌的犧牲。然後我們齊一將他們塞進嘴裡就得救了嗎??這是我長期的 Sacred Doubt 之一。感謝主的啟示,過去我只看到聖餐禮儀式世俗化的一面,我們紀念耶穌為罪人所做的犧牲。今天我進一步理解到這個儀式神聖的意義,它要所有基督徒所應該起而效尤的,這是一種烈士的精神,一種衛道的精神,我們要神的國降臨需要效法耶穌基督與初代教會使徒灑熱血的精神,為了真理的追求,我們必須走出安逸,我們必須面對挑戰,甚至不惜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我們經常哀嘆世風日下,一代不如一代,只因為我們只形式上的紀念耶穌的血與身體,我們沒有奉行耶穌的精神。

主啊,我在天上的父,感謝你讓我使徒的奉獻精神中,找到人生的出路。我們感受不平,卻選擇姑息,為了謀求表面的平安,以為事不關己,任憑邪惡的勢力一再的壓迫弱勢,甚至我們接受它的誘惑,欣然隨之起舞 (使徒行傳 十二章 3 節),使惡勢力得以變本加厲。你清楚的告訴了我們不可安於逸樂 (馬太福音 十章 34 節) ,我們卻脫離不了世俗的誘惑。我們日夜哭喊祈求你的解救,我們卻自行遠離得救之路,乃至於陷入迷陣之中無法自拔。主啊,會了合一在你的榮耀之下,我們必須堅持你的道,我們會遇到無窮的挑戰,請你賜給我智慧,讓我能在適當的時機,為我所當為,也請你賜給我勇氣,能在為你準備道路的過程中,做出最有效的奉獻。

Thursday, September 22, 2011

解決紛爭

日前個人體會到「合一」不是表面的和諧,而是捐棄個人的成見,在相關問題充分論述之後,合一在神的榮耀之下。所以合一並不是姑息,也不是鄉愿,而是放棄自己的優越感與傲慢。過程中或許會有爭辯,處理的方式就是忠誠的陳述個人真實的體驗以獲得諒解。

本章中作者讓彼得再次敘述前章 ( 十章 ) 的經文,我第一次的閱讀感到非常的繁瑣,不能了解作者的用意。經由一些聖經注釋的協助與默想,我赫然發現本章的經文正蘊含著整個基督教發展的一個重要示範,那就是要如何排解發展過程的各種紛爭,而終可以合一在神的榮耀中。

昨天我們談到彼得的傲慢,今天我們發現這是當時的猶太人,甚至目前部分的基督徒,因為不了解上帝律法精神所抱持的普遍心態。因此在彼得回到耶路撒冷之後,會眾質疑它何以背棄上帝律法而與所謂的外邦人同處。彼得的作為雖然得到神的啟示,且貴為門徒的首席,卻依然耐心的將事情的原委鉅細靡遺的向會眾說明。在此處,我們發現要解決紛爭首先要放下身段,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的資歷高 (這是現代人的通病) ,自己與眾不同而產生不必要的傲慢。其次就是要有耐心,即使彼得是蒙召去服事的,面對會眾的質疑,也要充分說明,並提供了 6 個人做為見證來排解會眾的質疑。這一番努力也讓大家了解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 (十一章 18 節) 。」

無論是教會或是個人的發展,人的接觸難免會產生一些爭議,這些爭議會阻礙進步。台灣民主化之後,社會上爭議不斷。相信所多人對於這樣的爭議感覺相當的無奈,有人選擇彼此叫陣,有人選擇沉默。幾年下來,爭議不但沒有弭平,反而越演越烈。今天主的教訓告訴我們要解決爭議,先要拋棄成見,然後要發揮愛心與耐心進行溝通說明,我們不要淪於是非對錯之爭,我們要學習表達個人的感受,更要學習體恤他人的感受,唯有這樣爭議才能平息,社會才能安定進步。

Wednesday, September 21, 2011

上帝揀選的

使徒行傳 十章 14 節,彼得在魂遊象外時的一句回答:

... 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

彼得這話無意中試圖代替上帝做審判,這是不可取的。個人同意我們是上帝所檢選的幸運兒,但是切記不要因此自認為高級而鄙視尚在迷途中的羔羊。我們無權檢選他人,我們無從妄自判定任一物為俗物和不潔淨之物。做為基督徒,我們是上帝的僕人,我們的工作在傳佈福音,我們要大聲的說,到處的說,時時的說,讓有耳的人可以聽到。至於要檢選保羅,或是本章的哥尼流則純然是上帝的工。

長期以來我對於聖經翻譯中「外邦人」這個這個詞的詮釋覺得不夠完美,它似乎在無形中畫了一條界線,產生的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間的對抗。神既是獨一的,神的國是無限宏大的,普天之下都是神的國度豈有「外邦」與「本邦」之分。我們蒙恩更要懂得謙卑,以愛協助並引導脆弱的靈魂共蒙主恩。

Tuesday, September 20, 2011

亞拿尼亞的工 vs. 彼得的工

使徒行傳 九章主要敘述使徒保羅的轉變,接著有彼得行的兩個神蹟。這裡我們看到幾個重要的訊息。

首先我們可以比較保羅的轉變與大比大 (多加) 的復活。一個是屬靈的,另外一個是肢體的。屬靈的部分經過了三年﹝保羅由大馬士革回到耶路撒冷時﹞,甚至連門徒彼得都還不相信他的轉變,最後保羅還要靠舊識巴拿巴引見才得以在耶路撒冷跟門徒一起傳道。而彼得在多加住處禱告讓她活回來,眾人就信了。

個人對於人死復活截自目前依然存有一個「聖潔的懷疑」,而類似聖徒保羅的轉變,我們由外表看來也許只是一念之間,卻要花相當的時間的培育以預備保羅來成就他一生的事工。我們日常的經驗告訴我們:「牛就是牛,即使到了北京還是牛。」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特別是類似保羅這樣的知識份子根本是比登天還難的。上帝在本章經文中要傳遞的應該是一個重要訊息:

基督徒的轉變外表看來似乎只在一念之間,實際上這跟人死復活一樣的困難。當我們受洗為基督徒之後,還需要相當時間需心的聆聽主的教誨。

接下來有一個更重要的概念可以學習,我們看到大使徒彼得禱告讓多加活回來,看來神通廣大;而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門徒亞拿尼亞則為保羅施洗,相對就是渺小。其實不論是彼得還是亞拿尼亞都沒有神通,真正神通廣大的是主耶穌基督,他們兩人都是受耶穌基督的召喚去行這樣的奇事。

基督徒不是法師,我們不具備法力。在福音的傳播工作上,身為基督徒必須認知,改變一個人 (尤其是所謂的知識分子} 是神的工,資歷再深的基督徒也沒有這個能力。我們的工作不在說服,基督徒工作的重點播種,在傳播福音,分享個人接受上帝恩典的喜悅。

Monday, September 19, 2011

聖靈充滿

受洗之後就是基督徒嗎??按時參與主日崇拜就是基督徒嗎??

昨天思路受阻,翻了一些聖經注解得以了解教會  - church - 這個字希臘文的原意乃是  people called out 。因此我們可以說基督徒是是上帝揀選的。但是我們可以確定他絕對不是被選出來當宗教領袖,恃其權威胡亂的詮釋律法以整肅異己。

教會最大的使命乃是在傳主的道 (word)。教會的儀式乃是協助我們得到聖靈的充滿,以便有效的傳主福音。

使徒行傳 八章中西門的故事讓我們知道要享聖靈充滿,不能靠銀兩去買的,而是要有正心 (right heart before God) ,在教會裡讓弟兄姊妹一起禱告,讓我們悔過並求主的赦免,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得到聖靈,成為一位真正的基督徒。

我喜歡教會的敬拜讚美,因為他協助振奮我的精神,也讓脆弱的我能鼓足勇氣伸出我的手,全心全意的向慈愛的天父做出懇求,讓我藉由悔過得到赦免。武裝好精神,弟兄姐妹應該相互提攜,藉著主的聖靈傳佈上帝的好消息。

會幕 vs. 殿宇

使徒行傳 七章中我們看到初代教會的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他以先知的堅忍特質來回應猶太人的兩項指控:褻瀆 (1) 神殿、 (2) 律法。我們對於他的勇氣與不幸感到讚許與不捨。除此之外,個人昨天在經文的研習過程中似乎看到上帝所揭露的訊息,而寫下以下的標題:

會幕 vs. 殿宇

但是刪刪改改的一整天卻無法整理出我的思緒,以致於交不出卷來。因此昨天就守住了「安息日」,開了一天的天窗。

在台灣,許多人稱上帝為耶和華。然而在各種新的英文聖經譯本中一般不稱上帝名諱,而直接稱 Lord 或是 God。即使非要稱上帝的名諱一般也都用一個無法發音的英文字串 - YHWH - 來代表上帝。

上帝何其大,豈可由人任意妄自稱呼。上帝是一個無限大的概念,人間何能以有限的規格企圖加以說明。

但是人類總是試圖以有形的概念來描述神,並且往往在私慾的帶領下企圖建立自己詮釋的權威性,甚至假藉「神 (摩西) 的律法」來迫害歷代的先知。這才是真正的褻瀆神明。

台灣的廟宇都在比規格,其中最令人側目的就是中台禪寺。在自由的台灣,我們不批評其他的宗教的做法。但是無論你的殿宇何等的美輪美奐,它的代表性反而遠不比猶太人在曠野 40 年所使用的會幕。同樣的道理,文字化的律法,假如忽略以下的立法精神,就不具有法律的權威性。

馬太福音 二十二章 37- 40 節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 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末了,讓我分享今天啟動筆桿的靈感,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克魯曼發文認為目前部分人士提倡簡約 (austerity) 做法將斷送人類的未來。個人不是經濟學家無從加以評判,但是從 QE 1 到現在的 QE 3,肥的還只是那些肇禍的銀行家,我認為人確實應該思考生活的要項,不要只是盲目擴張性的「拼經濟」。

Saturday, September 17, 2011

俗世的紛爭

今天使徒行傳 六章的內容很短但是讓我們感受到初代教會面臨內外交迫的窘境,一開始使徒們受到猶太最高評議會的打壓。但是越是打壓教會越是成長,人數不斷的擴張。在擴展的過程中教會的內部開始有了紛爭,先是有分配不均的問題,接著也有派系與族群間的問題。

分配的問題藉由推選七位執事強化管理得到解決,派系與族群的問題搞得沸沸揚揚,到了同室操戈的地步。司提反竟然被自己人給送上猶太最高評議會,又是一個不公評審判的案例。

不過這裡我看到一個要點,那就是處理「神的國」的事物與「俗世之國」的事物方法上的差異。我們看到 一章中以搖籤方式讓上帝選出馬提亞接替出賣主的猶大的遺缺,而本章中的七位執事則是由會眾推選。

至於世間的事紛紛擾擾好像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們能做的就只有堅持上帝的道,在此尋求合一之道。

Friday, September 16, 2011

「神的國」 vs. 「俗世之國」

使徒行傳 五章中兩個對比的故事我感到相當的困惑。

純粹就字面上言這似乎完全不符比例原則,亞拿尼亞夫婦因未能全心向主而致死;大祭師陷害耶穌基督後,尚且意猶未盡一再的迫害使徒,為什麼還可以位居高堂之上??

翻開聖經,除有記載出賣耶穌的猶大之死外,對於那些一心只想著個人的權位與影響力,卻舉著「摩西律法」當做幌子胡作非為的人的下場多數沒有交代,我們如何了解上帝所要揭露的訊息為何呢??

面對這樣的困惑,個人默想的結果認為也許可以協助我們區別「神的國」與「俗世之國」。在神的國度中,即使犯的是一個小過錯也要被驅逐。此處亞拿尼亞夫婦之死也許不是真實肢體的毀壞,而是喪失永生追求的隱喻。而那些假「依法行政」之名行違法亂紀之實的人,在外表上看來風光一時,終其一生卻要活在恐懼與不確定之中。

選擇「神的國」焚而不毀 ( 36-37 節 ),「世俗之國」呈現的是外表的光鮮亮麗,對於外邦人而言,如何選擇確實需要相當的智慧。

今天以 38-39 節經文來引領個人的禱告:

... if this plan or action is of men, it will be overthrown; but if it is of God,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overthrow them; or else you may even be found fighting against God.”
人的機巧總是會被揭穿,神的旨意凡人無法改變,除非你選擇與神對抗

和合本翻譯: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若是出於 神,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 神了。

主啊,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在地上行,如同行在天上,請不叫我遇到試探。請賜給我智慧對抗世俗的各種誘惑,引領脫離兇惡。每一次的試煉,都請你提醒我要守住謙卑,堅強聖靈的果子,回首尋求你的引導,堅定的走上通往你的國度的大道。阿門。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11

你是外邦人嗎?

今天閱讀使徒行傳 四章中彼得與約翰被猶太最高評議會審判的故事讓我得到一個啟示,那就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即使遭受強權的壓迫,也必然因為聖靈充滿無所畏懼的。

另一方面,即使自認為是亞伯拉罕的子孫,這些高階的猶太教士都算是外邦人,才會看到上帝的醫治,竟然還想東想西的,發明一些「謀算虛妄」的事 (使徒行傳 四章 25 節)意圖蒙蔽。這些人假借上帝的名迫害門徒的罪,其實比那些沒有信仰的人還重 (約翰福音 十五章 22-24 節)。

而彼德表現告訴我們,一個信仰堅定的基督徒,面對脅迫自然獲得聖靈充滿,讓自以為高級的罪人無言以對。耶穌的信徒只要顯示他們的決心,魔鬼的使者就會抓狂;要讓魔鬼瘋狂,我們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心。若了求表面的「和諧」而退縮,則是信仰上的重大缺陷。

Wednesday, September 14, 2011

注意聆聽,一心信靠主

昨天一大早聽到一個壞消息,一個朋友被診斷為惡性腫瘤這個禮拜要開刀。

晴天霹靂,聽到這個壞消息的第一個反應是不知所措的,我只淡淡的回答了一個“喔”字。基本上就是“WHY ME?”,怎麼會這樣。在今天做功課之前,不經意的接觸到的是以下羅密歐與茱麗葉中褓姆發現茱麗葉屍體說一段話:


O woe! O Woful, woful, woful day!
Most lamentable day, most woful day.
That ever, ever, I did yet behold!
O day! O day! O day! O hateful day!
Never was seen so black a day as this:
O woful day, O woful day!


是的,我可以選擇不知所措,跟茱麗葉的褓姆一樣認定這是最黑暗的一天。所幸天父阿爸提醒我們遇到狀況,產生 “Sacred Doubt”時,就是要提出“WHAT SHALL I DO?”,注意聆聽上帝的指示。

今天使徒行傳 三章的經文中,主再度重覆揭示,我們有權利選擇像茱麗葉的褓姆一樣的認為這是暗無天日的,當然我們也可以 ( 22-26 節 ) 選擇注意聆聽:


... HIM YOU SHALL GIVE HEED to everything He says to you. ... that every soul that does not heed ...  shall be utterly destroyed  ... [beware] IN YOUR SEED ALL THE FAMILIES OF THE EARTH SHALL BE BLESSED.’ ... God ... turning every one of you from your wicked ways [by His Servant  sent to you]

專注聆聽,不要因為感覺一時黯淡無光失去專注,而終致遭受毀滅。注意聆聽,相信自己是上帝所檢選的,祂正要引領偏失的你走回正途。


敬愛的主,我在天上的父。祈求你引領瑞坤兄平安的度過你的考驗,就像你在過去以無限的慈愛與耐心引領我一般。回首過去十幾年的經驗,我曾產生無數的懷疑,我抗拒、我不甘,我在黑暗中大聲呼喊。我不願意靜心的聆聽,甚至得與你搏鬥。因為我不肯信靠你,我掩住耳朵,我的眼神刻意的閃躲你的訊號。主啊,請你赦免我的無知,我知道一切過去與未來的考驗都是你巧妙的安排,我只有選擇順從,用心的聆聽你的訊號,在黑暗中找尋你的光,在你的引領下走出新的人生。阿門。

Tuesday, September 13, 2011

WHAT SHALL I DO?



昨天討論到 "WHY ME?" 或 "WHY NOT ME?" 。在如此徬徨的時刻,人的下一個問題通常就是 "WHAT SHALL I DO?"

我該怎麼辦?

大家不要擔憂,不要害怕,要相信上帝的安排總是巧妙的。經過一個晚上的思考,今天一大早翻開聖經,答案就在眼前。使徒行傳 二章,五旬節聖靈充滿的異象,眾人看到稀奇,感受到聖靈的力量,想到自己身為迫害耶穌基督的幫兇,深知觸怒了上帝,心生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 怎麼辦?脫口而出。

當我們有「聖潔的懷疑 (Sacred Doubt) 」時,追根究底就是必須要回答一個問題:

         TO BE OR NOT TO BE (saved)?

我們自己可以決定想不想得救。假如想的話,彼得在 二章 38 節清楚的說了方法:

“Repent, and each of you be baptized in the name of Jesus Christ for the forgiveness of your sins; and you will receive the gift of the Holy Spirit.

悔過,藉由耶穌基督的聖名尋求寬恕,聖靈就會臨到你。

上帝給人自由意識,它不是任人胡作非為,而是當遇到  "WHY ME?" 或 "WHY NOT ME?" 的懷疑時,讓我們發揮自己的睿智決定  to be or not to be 。

阿爸父上帝,我感謝你。由於自己生活上的輕忽,常常使我們背離你的教誨,以至於產生了一些非預期的困境,讓我們感到無比的徬徨。為此甚至怨天尤人,抱怨自己受到不平的對待。當你指明我們的不足,我們還試圖頑抗,逃避,為自己的挫折找藉口,甚至硬頸的狡辯不肯承認自己的欠缺,斷送學習與得救的機會。主啊,請你赦免我的無知與辜負,也請你賜給我勇氣與智慧,總是能以堅定的信心,選擇一心向你,主啊,請你引領我走出撒旦的誘惑邁向前往神國的大道。阿門。

Monday, September 12, 2011

WHY ME??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當有事臨到我們身上,通常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為什麼是我?”

猶大出賣了主,也有許多人問主為何會選擇他為門徒。

使徒行傳 一章 24-26  節更告訴我們門徒是抽籤決定的。

若我們翻回約翰福音 二十一章 18 節,主耶穌告訴彼得未來的遭遇,到了 21 節,彼得反問耶蘇約翰的未來如何,主的回答「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

我們從這些教誨可以學習到主是無私的,他會給任何人機會,即使是向猶大這種敗類。跟許多猶太人認為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一樣,許多基督徒認為自己是主點選的,即使他的行為像猶大。

我認為我們確實主所選的,就像主選了猶大,或選馬提亞而捨約瑟來取代猶大。選了之後我們只能一心愛主,在主的引導下成全事功,不用問“為什麼是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背棄主的必然沒有好下場。

我們人生之中除了“why me”之外,也會發生“why not me”的狀況,我認為主點選之後會有多方的安排,個人產生預期上的誤差都是因為自己不注意聆聽之故,錯過了機會,甚至走入歧途。所以我們要緊緊的跟著主,在服事中求得喜樂。

身為基督徒切不要以上帝的子民自居,而應該做上帝的臣僕。主時時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謙卑

Sunday, September 11, 2011

你真心愛主嗎??


今天的進展到了約翰福音 二十一章。

15 節記載主耶穌基督以賽門一個凡人 (約翰) 之子稱呼彼得,此乃因為彼得回去過漁民的生活,成為一個凡人。當時的他不再是上帝的子民,因此不配使用耶穌所賦予 “彼得” 這個名字。接著耶穌質問他對主的愛是否高於世俗的一切,賽門雖回答稱愛,耶穌則說 “照顧我的羊群” 。雙方一連三次答問,甚至讓彼得感到不耐,清楚的看出雙方雞同鴨講,完全沒有交集。最後耶穌基督以約翰福音 二十一章 18 節回覆,為 “愛” 做了一個完整的詮釋:


18 “Truly, truly, I say to you, when you were younger, you used to gird yourself and walk wherever you wished; but when you grow old, you will stretch out your hands and someone else will gird you, and bring you where you do not wish to go.”

由這裡讓我們了解愛是一種成長,一種學習,它必須克制個人對世俗的慾望與罣礙,以犧牲奉獻來加以實踐。隨後使徒約翰也在 19 節中以近距離的觀察,為彼得爾後捨身衛道追隨主被釘上十字架來成全他對主的愛做出了說明。

感謝主,一連數日賞賜如此豐富的揭示,讓我全然浸淫在你奇異的恩典之中。首先在約翰福音 十五章啟發我們以「愛就是無我」來對對待俗世的不公;接著告訴我們要以「耶穌基督的愛成全律法」,並勉勵我們應該信靠主,以「合一,取代表面的和諧」,無所畏懼的追求「真理」,你也告訴我們要以「聖潔的懷疑 (Sacred Doubt)」來堅定我們的信仰。今天要我們再次要超越凡俗成全「對主的愛」,並以這個愛來愛人。主啊,請你以聖靈的果實來強健我脆弱的肢體,我以「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你赦免我一生的辜負。

Saturday, September 10, 2011

由耶穌復活再論「Sacred Doubt」


人死不能復生,這是一般人生活的經驗。

即使舊約聖經的記載與耶穌基督的事前多次的揭示,門徒彼得與約翰接獲瑪麗亞通知後,爭先恐後趕到墳場,確定如她所言穌基督的屍首不見了,他們沒有慌張,也沒有驚喜,不做進一步的追尋,就離開返家了。只留下瑪麗亞一個人,獨自守在墳前,成為第一個見證耶穌基督復活的人。

閱讀約翰福音 二十章 8-11 節的經文,我實在很難建構相關當事人當時的心境。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即使是極度接近耶穌,目睹無數神蹟的首要門徒,他們的信仰還是相當脆弱的。能夠堅持的反而是一些外貌上軟弱的人。

11 But Mary was standing outside the tomb weeping; and so, as she wept, she stooped and looked into the tomb;

瑪麗亞不斷的哭泣,即使在絕望中,依然的探頭往墳裡看,沒有放棄對主的追尋。雖然看到天使,當時心中想的也只是要找回耶穌的屍體,顯然對於復活之說也是有著相當的疑惑。

以上的經文,給了我相當的啟發:

在事隔兩千年的今天,坦白的說包括個人在內的很多人,對於耶穌復活總是半信半疑的。不過即使當時現場目擊的三個人也沒一個人相信,所以我們也毋須因為自己信仰的不足產生罪惡感。

然而這段經文卻教導我們一個很重要的信仰精神,有就是這篇文章所提及泰瑞莎修女的 Sacred Doubt

老實說,當剛接觸 Sacred Doubt 之時,對於相關的概念並不清楚。純粹就字面意思言,它是兩個反意字的連用,雖然我將它翻譯為「神聖的憂慮」,我還是提供英文原文以免誤導大家。

比較本章兩位門徒與瑪麗亞的差異表現,我覺得應該將 Sacred doubt 翻譯成「聖潔的懷疑」似乎較為恰當,也進一步就個人的理解做以下的申論。

雖然我們相信主,但是人生的經歷卻參雜著不同的考驗,即使是一生奉獻地位崇高的瑞莎修女都不免產生懷疑,這是正常的人性。這種懷疑不是對於上帝權能的懷疑,而是認清自己的不足,懷疑自己的觀察力。而這種特有的「聖潔的懷疑」之所以聖潔,乃因為它不是後天造成的,世俗的汙染反而會讓它變質。我們看到兩位門徒,也許自認為隨侍在耶穌身旁位階高,就像一般的基督徒認為自己是上帝所點選的感覺高人一等,反而喪失了這種「聖潔的懷疑」,在這次信仰的考驗上他們顯然不如瑪麗亞。

因此,在信仰中,確實要認知我們的不足,保有高度「聖潔的懷疑 (Sacred Doubt)」。不要因為是上帝的子民而自認高級,不要過度的在乎外表的光鮮亮麗,不要只顧喜樂而忘記僕人的本分,應以謙卑的心服事主。只有青澀,才會成長,過度的自滿,只有腐爛。

Friday, September 9, 2011

學習基督以愛成全律法

約翰福音 十九章

1 Pilate then took Jesus and scourged Him.
2 And the soldiers twisted together a crown of thorns and put it on His head, and put a purple robe on Him;
3 and they began to come up to Him and say, “Hail, King of the Jews!” and to give Him slaps in the face.

前面三段文字表面上看是戲謔耶穌,如此戲弄「猶太人的王」事實上正是在醜化猶太人,他們在羅馬人的統治下沒有尊嚴。它的王只配帶棘所編成的王冠,可以任意的鞭打。猶太人因為不認識主,枉稱為上帝點選的子民,面對如此的羞辱卻還選擇歡欣鼓舞,可能造成猶太人千年的厄運,使他們流落各地飽受迫害。

7 The Jews answered him, “We have a law, and by that law He ought to die because He made Himself out to be the Son of God.”

彼拉多無法律的根據可以判耶穌的罪,猶太祭師翻出律法,以冒充上帝之子涉嫌褻瀆的罪名要判耶穌死刑,這說明律法被濫用的嚴重性。真正觸犯這條律法的人其實正是這些假上帝之名,聲稱「依法行政」的猶太祭師。他們一方面佈達舊約聖經中彌賽亞的訊息,現在卻要處死彌賽亞。更可惡的是使用的法條根本與他們原先向彼拉多指控,作亂、破壞社會秩序的罪名不同。如此知法玩法的行徑,真是令人不齒。如此無法無天的行為連彼拉多聽了,對於可能成為幫兇都心生害怕。

當彼拉多根據他們的指控在十架之上寫著「罪名」,這些保守猶太教份子還想玩「文字遊戲」實在可恥。(Joh 19:19-22)

我們以哀傷的心情看到耶穌受難的過程,除了表示哀悼之外,我們是不是也應該仔細的想一想相同的罪行是不是還在我們生活的周遭發生,而我們是怎麼樣的去因應?

每個基督徒在敬拜讚美神的同時,也要留意耶穌基督成全上帝意旨時所揭露的訊息。我們祈求上帝的國降臨,必須要洗滌我們的罪惡,我們可以容忍同樣的罪惡繼續的橫行人間嗎?

死硬的法律,可以要人 (在安息日) 見死不救,它可以讓 (法利賽) 人為了陷害耶穌基督,找來一個所謂的行淫女子,企圖以亂石將他打死。「法」的濫用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

我們要活出基督,就是要避免律法的濫用,我們要破除古板的十誡,學習基督以愛成全律法。

Matt 22:37-40

37 And He said to him, “ ‘YOU SHALL LOVE THE LORD YOUR GOD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WITH ALL YOUR SOUL, AND WITH ALL YOUR MIND.’
38 “This is the great and foremost commandment.
39 “The second is like it, ‘YOU SHALL 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
40 “On these two commandments depend the whole Law and the Prophets.”

律法應該根植在「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與「愛人如己」兩條誡命之上。

Thursday, September 8, 2011

什麼是真理?

約翰福音 十八章 38 節

彼拉多問“什麼是真理?”隨即走出去與群眾討論如何發落耶穌基督。即使真理就在眼前,即使他清楚明白耶穌基督是無辜的,至少沒有如猶太人所指控意圖製造社會不安的罪名,做為一個仲裁者,彼拉多的心中壓根裡就不存在有真理。

至於群眾呢?他們選擇釋放罪證確鑿的巴拉巴。純就字意來說「巴拉巴」意謂「教士之子」,可能代表的是當時的權貴子弟。他確實犯了眾人意圖指控耶穌的罪名,卻得以逍遙法外。

讓我們回顧約翰福音 八章 3-11節的經文,面對法利賽人試圖運用摩西律法考驗耶穌基督而蓄意羅織婦人行淫的罪名。即使面對強大的壓力,耶穌基督鎮定的兩次彎腰在地上畫字,堅持公義並做出睿智的仲裁免了婦人的罪。

如此兩相比對,讓我們得以在真理的追求上邁出一大步。

我們看到徒有律法不是真理,我們也知道追求與捍衛真理需要有勇氣。在當今的社會裡,我們依然看到 2000 多年前社會的亂象。我們看到有權勢的人,高舉著「依法行政」的大旗,以合法掩護非法;我們看到有人被刑求冤死,加害者卻以因超過法律追述期而逍遙法外;我們看到因為政治屬性的不同,類似的案件有南轅北轍判決結果。我們看到台灣人,其中包括成千上萬的人自稱是基督徒,任憑這樣的罪行持續的發展,一再的重複上演,卻沒有人站出來捍衛真理。

主啊!雖然離今年你的受難日紀念已經過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我們依然記得在受難週感懷你為了拯就世人甘心接受迫害。我們花整個禮拜的時間追思,我們感到無限的哀慟,我們看到許多人在禱告之中落淚。今天看到約翰福音有關你受難前受到不平審判的經文記載,主啊!在這段經文的啟示之下,看到自己是如此的軟弱,如此的漠視真理,我必須請你原諒我的罪行。即使個人的脆弱與渺小,請你賜給我力量與勇氣,深信只要堅定的信靠著你、跟隨著你,實踐你的話語的教導,讓我做一位盡責的基督徒,追隨你探究真理。阿門。

Wednesday, September 7, 2011

一,合一,不是表面的和諧。

約翰福音 十七章 22 節

“The glory which You have given Me I have given to them, that they may be one, just as We are ONE;

一,合一,不是表面的和諧。而是一切歸主。讓神的榮耀得到彰顯。

在教會我們強調合一,跟日常生活上一樣,我們盡量的避免爭議,甚至委曲求全,企圖保持和諧。但是無風無浪就是我們真正追求的“一”嗎?我認為不是。

這段經文讓個人了解真正的合一乃是在彰顯神的榮耀。過程中可能經歷無數的爭戰,就像初代的基督徒一樣,飽受迫害,卻可以堅持信仰,即使最終成為烈士,無怨無悔就是要彰顯神的榮耀。

誠如路加福音 十二章 51-53 節所言,當我們做神的工,經常會遇到反抗。有人掩耳拒聽,有人甚至惡言相向,這些人還有可能是親密家人。我們可以為了表面的合一而怠忽於張顯神的榮耀嗎?

基督徒的生活是喜樂的,最主要就是要懂得感謝神的恩典。但是每個的喜樂的背後都有相當的學習,而這些聖靈的果實就是喜樂的根源。當我們與人分享神的恩典,切不可忽視箇中「甜蜜的」過程,時時記住一個基督徒的最大責任,那就是「一切歸主,彰顯神的榮耀」的喜樂。

Tuesday, September 6, 2011

求,以耶穌基督的名求。

約翰福音 十六章 23 節

“In that day you will not question Me about anything. Truly, truly, I say to you, if you ask the Father for anything in My name, He will give it to you.

初入教會,跟隨大家學習禱告對於眾人在禱告之末經常加入「以耶穌基督的名求」這樣的字眼感覺很奇怪。明明是自己在求,為何要「假借」耶穌的名來求?

有人說明此乃因為人有罪,不配向上帝直接的求,因此必須以耶穌基督為中保向上帝祈求。人經由耶穌的寶血得救獲得赦免,耶穌基督確實是世人接近上帝的道路。因此約翰福音 十四章 6  節中耶穌說:

I am the way, and the truth, and the life; no one comes to the Father but through Me.

今日約翰福音 十六章的讀經體會到「以耶穌基督的名求」更深層的意義。

我們禱告對上帝祈求必須以耶穌基督的教導為基礎,也就是在「敬愛神,並以神的愛來愛鄰人」的盟約;或者可說我們禱告祈求,不是無度的亂求,而是應該以成全神的事工為出發點用心的求。在這個層次之上,「以耶穌基督的名求」是一種盟約,它的意義與「阿門」應該相當的接近,它讓我們在送出禱告祈求之前再度自我審視。

至於神如何回應我們的祈求,應該可以由約翰福音 十六章 8 節得到啟示:

And He, when He comes, will convict the world concerning sin and righteousness and judgment;


因此只要我們時時以上帝為念,不斷的悔過,通過上帝的審判,上帝必然應許我們所求。

Monday, September 5, 2011

愛?愛就是無我。

約翰福音 十五章 感謝神的揭示。

13 “Greater love has no one than this, that one lay down his life for his friends.
14 “You are My friends if you do what I command you. 

今天神的啟發到了這裡,固然有所體會,但是感覺上是有些抽象。

巧的是遇到一個英文生字 retribution 它是懲罰的意思。而在 Oxford Thesaurus 我發現它的同意字有 justice (公正), judgment (審判) 的意思,甚至有 revenge (報復) 的意思。

世俗的標準中我們認為要得到所謂“公平”的對待,最基本的就是有對價的償還。除了要求回復原狀之外,通常在過程中蒙受到苦難,我們也希望對方可以親身體驗一下痛苦。

先不要說天下的事物多數無法回復,我們更無法確定加害者是否受到同樣痛苦的折磨。多數的情況下我們會感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而心生忿恨。

面對無法量化的人生,主耶穌提供一個簡單的解答,那就是“愛”,它是對抗迫害的良方。因此在本章 22-27 節耶穌期勉門徒面對保守勢力的迫害,我們依然要以神的愛來為世人做見證。

我們以神的愛,不是個人的好惡,愛世人,甚至愛仇敵,我們相信神會給我們公平對待。

主啊!我感謝你揭露如此豐富的信息,面對生活上的不順暢,我們的信心要更加的堅定,我們不要進行無謂的爭議,而是要將一切的煩憂向你傾訴,感受你的愛,並且將這份愛用心的傳佈出去。

Sunday, September 4, 2011

信仰就是行主的道

約翰福音 十四章 22 節

猶大(不是加略人猶大)問耶穌說:主啊,為甚麼要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

上帝對我們的揭露,因人而異。無論是怎麼樣的智慧,當我們接收之後都要努力的奉行,準備神的國降臨,讓神恩廣披大地。

這是晚餐之後耶蘇為寬慰使徒的心,與他們的對話。我們看到彼得、多馬、腓力與猶大各自表達自己的信仰。有人誓言跟從 ,卻在雞鳴之前三次不認主;有人不知何去何從,徬徨無策;有人即使天天隨侍主側,還吵著要看見;有人感受到主的教誨,卻不知道如何走向世界。

主根據他的設計,給人不同的訊息,每個人生活的體驗不同 ,共同的信仰就是堅定的行主的道。



Saturday, September 3, 2011

謙卑

約翰福音 十三章心得

彼得因主耶穌要幫他洗腳感到惶恐,懼不敢受。常人你、我在同一處境,可能也會有相同的反應。主的回答乃是告訴彼得不用懷疑,順服主的一切作為即使表面上看來似乎荒誕不經。

經過主的訓示之之後彼得了解耶穌的用意,請求主也幫他淨化手與頭。主的回答是那些經過他的道理淨化的人只需要洗腳,但是被洗腳的也不是全數是潔淨的。

為何洗腳,而不洗其他部位??

因為洗腳是一項最謙卑的工作,在猶太的傳統是僕人的工作,因此要本章 15 節耶穌期勉使徒要學習他的謙卑,為世人服務,做好一位僕役的工作。到了 16 節,耶穌再次強調謙卑的重要性。

保持謙卑與對上帝的忠誠是每一個基督徒所必須時時體現的生活態度。

主啊,今天我必須向你認罪,在你細心的引導之下,得以有新的學習。我急於將你所揭露的智慧傳佈出去。過程中,愚蠢的我顯得有些躊躇滿志,逐漸失去了僕役的精神。主啊,我感謝你,今天你一再的提醒我謙卑的重要,尤其面對一個新的轉折點,我必要將一切的榮耀歸你,不要誤將你所揭露的智慧,認為是我個人的智慧。主啊,協助我以謙卑的心做你的工。阿門。

Friday, September 2, 2011

親近主,傳播主的愛

約翰福音 十二章 1-8 節

復活節表現哀傷是對的嗎??它是一個莊重的儀式,不代表結束或失去,而是基督透過成全上帝的旨意來揭露永恆的生命。而復活的 Lazarus 順服的與耶穌同坐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為此瑪莎做出最高的奉獻,相反的猶大卻對此一儀式感到不耐。

默想耶穌回應猶大的話:

耶穌說:由她吧!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當時猶大已經做了背叛救苦耶穌的決定,他並非真心以窮苦之人為念,而是一心的想要斂財,充實自己的行囊。耶穌早已洞悉他以幫助貧苦為名的偽善本質,在此強調人應珍惜與神獨處的時間,這與時時實踐上帝的愛及於鄰人相輔相成並不相悖。

感謝主,我們全心敬拜你,深知永遠無法償還我們對你的辜負,唯有盡其可能的親近你,充分的感受你的愛,並將你的愛傳播出去,準備道路迎接神的國到臨。主啊,請你協助我張開我的眼睛,戰勝一切的偽善者,引領我們走出世俗拘限的牢籠,阿門。

Thursday, September 1, 2011

讀聖經了解時事

今天讀經心得 約翰福音 十一章 47-50 節

大祭師與法利賽人想到的是自己的權位不保,卻拿國家的興亡當幌子。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相當熟悉的景況,那就是中國國民黨假捍衛中華民國的名,行保衛其黨國權益之實。

輪值大祭師該亞法的一番話 (十一章 50 節) 更值得玩味,表面上聽來令人感到奇怪怎麼他竟然預言耶穌的死乃是為了拯救世人。原來是耶穌在當時有相當的民意基礎,不只挑戰大祭師的權威性,相當的程度也威脅著羅馬帝國的統治。大祭師乃試圖以避免激怒羅馬帝國施行血腥鎮壓為由,來正當化他們處死耶穌基督的動機是為了解救猶太人。

這個也好像是中國國民黨所說「台獨」是毒蛇猛獸的論調。

相關經文:

11:47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公會,說:這人行好些神蹟,我們怎麼辦呢?
11:48 若這樣由著他,人人都要信他,羅馬人也要來奪我們的地土和我們的百姓。
11:49 內中有一個人,名叫該亞法,本年作大祭司,對他們說:你們不知道甚麼。
11:50 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